63年前,水府庙人徒手垒出三千公顷的“湘中明珠”丨百年薪火传 湘企红色路

2021-07-06

来源: 原创 浏览量:7880
  虽然已经过去了63年,但年逾八旬的卢运秀老人依然记得当年激情澎湃的场景——政府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人群从各地赶来,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口号震天。当然,她也忘不了曾经历过的惊险一幕:工地上突然巨石滚落,她奋力扑向身边的工友……

  在老人奉献过热血与激情的这片地方,如今青山环绕,白鹭高飞,清澈湛蓝的天空与湖水连成一片,湖面上舟楫往返,时不时还有鱼儿翻起白色的浪花。这里,就是有着“湘中明珠”美称,位于湘潭市与娄底市的交界处的水府庙水库(又名溪口水库)。

百年薪火传 湘企红色路

  △水府庙水库风光

  作为湖南省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水府庙水库已经走过了60多年风雨沧桑。直至今日,它依旧在湖湘大地的防汛抗旱与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背后折射的,是一代又一代水府庙人不畏艰难的勇气、不忘初心的执着。如今,驻守在此的,以湖南省水府庙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一代水府庙人将接棒传承,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继续书写坚守与荣光。缘起百万农田的“源头活水”
  1956年,湖南多地连续遭受特大旱灾。据资料记载,当时旱情长达70余天,受灾面积71.51万亩,粮食减产4171万斤,导致不少地区的老百姓开始饿肚子。 “当时湘中的湘潭、长沙地区基本就是靠天吃饭,遇上大一点的降雨,大部分农田就会被淹,而一旦十天不下雨,一部分农作物就会缺水,要是碰上持续干旱,农作物基本颗粒无收。”湖南湘水集团旗下企业——湖南省水府庙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府庙公司)水库工程管理党支部书记陈明良告诉记者。 为了能让涟水中下游百万农田保产丰收,1957年,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当时称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涟水中游峡谷的水府庙修建水库,在水库大坝下游18公里处的洋潭修建引水坝和涟水渠道(后改为韶山灌区)。 1958年3月11日,经湖南省委同意,湖南省水利工程局下达涟水水府庙水库工程计划任务书,决定在当时的湘潭湘乡县截断涟水,修建全省第一座大型水库——水府庙水库。

百年薪火传 湘企红色路

  △水府庙水库大坝

  据数据显示,当时大坝枢纽工程占用耕地3147公顷,控制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迁移人口3.76万人,蓄水量3.7亿立方米,工程由湖南省水利水电部门勘测设计,湘乡县负责提供劳力,平均日上劳动力25000多人。 1959年9月,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供水、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顺利竣工。1960年7月,水库通过验收,开始关闸蓄水。 1966年6月,韶山灌区在水库下游18公里处建成。受益地区覆盖娄底、湘潭、长沙三市的双峰县、雨湖区、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8个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达100万亩。 水府庙水库建成以来,累计调控2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47次,3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14次,战胜了1998年、2005年特大洪水,扛住了2017年5360立方米每秒的最大洪峰,发挥了水利工程骨干作用,减轻了上下游防洪压力和洪涝损失。 水库每年还为上下游的湘潭、娄底提供工业用水5000万立方米,尤其遇到湘江冬旱,水位低,湘潭、长沙等城市用水极为困难时,水府庙水库更是承担起补水重任,为湘江补水约1亿立方米,保障了200多万人的生活用水。此外,韶山灌区运行55年来,水府庙水库年均提供灌溉用水5.8亿立方米,不仅战胜了1972年、2011年以及2018年的多场干旱,还将5万多亩曾经的荒山也变成了良田。

百年薪火传 湘企红色路

  △水府庙水库

  回忆徒手创造的“高峡平湖”
  “我们这个水库是湖南省最早的大型水库。”水府庙公司纪委书记唐康告诉记者。漫步在35.8米高、242米长的大坝坝顶,眼前的水府庙水库截水成湖,化山为岛,展示出一片水利奇景。但是唐康的描述中,这座碧波荡漾、岛屿星罗,被誉为“湘中明珠”的水库,竟然是靠人用石头一块一块垒起来的。

百年薪火传 湘企红色路

  △水府庙水库大坝旧照

  时间回到1958年8月26日,当时溪口水库工程指挥部刚刚成立,专家们开会讨论,都认为水库修建资金非常紧张、各种机械也十分缺乏,要完成建设可谓困难重重。 最终,还是水府庙这块热土为水库建设贡献出了真正的“主力军”——成千上万的普通群众。 “当时去修水库没有一分钱酬劳,自己带米、被褥,挑起扁担、扛着锄头就去了。”当年大坝的修建者,如今已经83岁高龄的卢运秀老人说道。 据卢运秀老人回忆,当时这座大坝的修建基本都是靠人力,施工队伍来自四面八方,但驱使大家义无反顾来到大坝工地的动机却都一样—— “我们都是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过去的!” 卢运秀所在的谷水村要组织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去修水库。当时18岁的她,既是民兵妇女队长又是共青团员,于是很痛快地报了名。 但到了工地之后,卢运秀才发现困难远远超过她的想象——没有任何机械,所有工作都靠肩挑手提。工地人数太多,附近的老百姓家里连鸡栏牛栏里都住满了人,住不进的就只能在外面搭个简易草棚,遇到下雨天,睡下就是一身泥。洗澡更是成了奢望,就着工地池塘里的脏水擦擦身子,都成了一种享受。 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大家的精神仍然十分饱满。在卢运秀的回忆里,施工现场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热火朝天。两万多人24小时轮流干活,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号角一吹,大家立刻放下碗筷,背起扁担、锄头就上了工地……

百年薪火传 湘企红色路

  △当年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资料图)

  1959年8月,一次疏通河道的炸药爆破导致大面积山体塌坡,数块石头从山上滚落。这危急关头,卢运秀不顾自身安危,飞身扑救工友,将其紧紧搂在怀里,而自己的右腿却不幸被石头砸断。 63年后,卢运秀再次向大家谈起这段往事时,弯腰卷起裤管,露出了当年为救人而留下的累累伤痕。那一刻,老人眼中噙满泪水。 历经千难万险,1959年9月,这座凝结着人民群众智慧与心血的水府庙水库迎来竣工。短短一年时间内,是卢运秀以及许许多多像她一样的水府庙人,用双手创造了这个奇迹!

百年薪火传 湘企红色路

  △当年出具的水库施工情况简介(资料图)

  今朝砥砺奋进的“湘中明珠”
  回首来路,63年前,那一代水府庙人所树立起来的刻苦坚韧精神,像一个永不熄灭的火种一样,点燃了一代又一代水府庙人的斗志。正如水府庙公司纪委书记唐康所说:“水府庙水库的建设,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水府庙人同心同德,奋勇向前。” 作为韶山灌区的龙头,水府庙水库是湘江一级支流涟水的骨干防洪工程,是娄底市、湘乡市的主要饮用水源,湘潭市唯一的备用水源,如今它不仅保一方平安,也成为了这里的一张亮眼名片。
  以水府庙水库为主体的水府庙自然保护区,位于湘江支流涟水的中游,规划面积177.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4.3平方公里,库容量6亿立方米。由于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良好,常年生长着近千种珍贵物种,活跃着多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地灵人杰,这里曾走出曾国藩、蔡和森、陈赓、谭政、萧三、黄公略、宋希濂、罗辀重、杨昌浚等历史名人,区域内还保存有多处国家级、省级文物古迹。
  近年来,水府庙公司大力实施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先后投资3300万元,完成大坝灌浆,预应力锚索,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弧形闸门启闭及控制系统等10个项目,消除枢纽工程的重大安全隐患。大力实施机组增效扩容改造工程,装机总容量由30MW扩容为32.8MW。
  水库管理局加强水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大力开展水库巡查,及时制止水事违法案件,切实维护水库水生态环境。 夕阳斜射在湖面上,银波荡漾,微风拂过,岸边的柳枝随风起舞,船在徐徐清风中驶向远方,正如以先辈为榜样,为湖南奋斗前行的水府庙人,一直在路上……
  顾问丨黄高荣  曾长秋
  主审丨谢功梅  二审丨黄上润
  校审丨小亿  编辑丨听听

微信客服二维码

扫一扫加好友咨询